Search

很多台灣人有種迷思, 就是講英文的時候一口漂亮的美式發音(或英式發音), 表示英文/美語好棒棒, 趕...

  • Share this:

很多台灣人有種迷思, 就是講英文的時候一口漂亮的美式發音(或英式發音), 表示英文/美語好棒棒, 趕快崇拜一下。然而, 美國滿街都是發音標準的母語人士, 並不代表這些人的語言能力強。用字是否精準, 表達是否有效率, 才是語言掌握的關鍵。很多美國人自己都搞不清楚呢! 這篇文章列出一些盡量避免的例子, 否則被看成是學識不高或很假惺惺的人。

absolutely essential/necessary (絕對必要), actual fact (實際上的事實), at this point in time (在這個時間點), depreciate in value (價值上貶值), eliminate entirely (整個消除), combine together (結合在一起), brief summary (簡短摘要)....... 以上這些例子的共通點就是贅字一堆, 意思相近的字擺到一起, 以為聽起來鏗鏘有力, 其實多此一舉。也很多時候是文法錯誤, 例如 feel badly (感覺很糟), 口語常聽到, 但程度好的人絕對避免這樣說。

就好像台灣人愛說「進行XX的動作」, 是不是也很彆扭呢?


Tags:

About author
*台灣技職體系產品, 主修國貿和外語 *美國中西部鳥不生蛋大學英語教學碩士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 美東公立中學七八年級教師/雜耍團成員/托兒所保姆 *現職管理顧問公司營運與行銷專員, 居住東西兩岸 *出版過「阿甘老師的美國大冒險」、「優秀教師的職場修練手記」以及一些教育政策相關文章 *去過美國全部五十州和三十多個國家地區 *不喜塑造國外生活之虛幻假象 *喜歡伸張正義打臉不實言論
美國文化, 旅遊見聞, 語言學習, 教育資訊
View all posts